本文是学习GB-T 33138-2016 存储备份系统等级和测试方法. 而整理的学习笔记,分享出来希望更多人受益,如果存在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本标准规定了存储备份系统的等级及其相关能力指标,并依据能力指标项给出了测试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存储备份系统能力等级的划分和测试。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1457—2006 信息技术 软件工程术语
GB/T 11457—2006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数据备份策略 data backup policy
为达到数据恢复和重建目标所制定的策略。
注:包括备份内容、备份时间及备份方式。
3.2
数据备份系统 data backup system
按照备份策略将应用系统的全部或部分数据集合从数据存储系统备份到指定存储媒体中所建立的
系统。
注:包括备份管理端、备份网络、备份软件和备份设备(如磁盘阵列、磁带库、磁带机、光盘塔等)。
3.3
数据备份 data backup
按照数据备份策略要求所采用的技术。
注:涉及备份策略管理、过程监控、纠错与故障处理等技术。
3.4
数据恢复 data recovery
将保存在存储媒体上的备份数据进行重新拼接整理,使备份数据进行完整恢复所采取的技术。
注:包括软件问题数据恢复技术和硬件问题数据恢复技术。
3.5
数据集合 data set
用于支撑应用系统运行的业务数据、数据库、归档数据、文本文件、应用程序及多媒体数据组成的
集合。
3.6
数据存储系统 data storage system
由存放数据集合的各种存储设备、存储网络及管理调度的软硬件组成的系统。
注:包括存储设备(如磁盘阵列、磁带库、磁带机、光盘塔等)、存储交换及路由设备、存储管理软件等。
GB/T 33138—2016
3.7
数据验证 data verification
验证数据真实性的过程。
注:包括数据一致性验证、数据完整性验证、数据可用性验证。
3.8
存储备份系统 storage and backup system
数据存储系统和数据备份系统的统称。
3.9
存储虚拟化 storage virtualization
通过将存储系统的内部功能隐藏、抽象和与应用,实现对存储和数据的应用以及网络无关的技术。
存储备份系统应依据存储和备份系统能力指标体系所对应的能力指标项的满足度进行等级划分,
其中存储系统将划分为5个等级,备份系统划分为5个等级,通过指标项的专业测试,得出存储和备份
系统在各指标项的满足度,确定存储及备份系统的等级。
存储及备份系统的能力指标体系由一、二、三级指标项组成,本标准规定了一、二级指标项,二级指
标项的满足度通过三级指标项的测试获得,详见附录 A。
存储系统的能力指标包括10个一级指标项,21个二级指标项,详见附录 A
中的表 A.1。
存储系统的各项能力指标是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应用系统的数据存储能力,能力项的重要性
分为三个等级,存储系统的一级指标项见表1。
表 1 存储系统能力指标项
|
|
|
---|---|---|
|
|
|
|
|
|
|
|
|
|
|
|
|
|
GB/T 33138—2016
表 1 ( 续 )
|
|
|
---|---|---|
|
|
|
|
|
|
|
|
|
|
|
|
|
|
存储系统能力等级将划分为5个等级,随着等级的增高,能力逐渐增强。详见表2。
表 2 存储系统能力等级定义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GB/T 33138—2016
表 2 (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备份系统的能力指标包括10个一级指标项,21个二级指标项,详见附录 A
中的表 A.2。 备份系统
的各能力项的重要性分为两个等级,表3定义了备份系统的一级指标项。
表 3 备份系统能力指标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GB/T 33138—2016
备份系统能力等级将划分为5个等级,随着等级的增高,能力逐渐增强,详见表4。
表 4 备份系统能力等级定义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为准确评估存储备份系统的等级,需通过一系列测试方法对存储备份系统的各能力项进行测试,并
依据测试结果确定各能力项的取值,存储备份系统的能力测试应按照存储和备份系统的能力项要求确
定各种能力的测试内容和方法,存储备份系统的测试按照一级能力指标项建立专业测试方案,根据测试
评估结果确定存储备份系统的等级。
GB/T 33138—2016
存储备份系统的各项测试应明确测试的目标、内容、环境要求、测试人员、步骤、文档、结果评估等要
素,各项要素的要求如表5。
表 5 存储备份系统能力测试要求
|
|
---|---|
|
|
|
|
|
|
|
|
|
|
|
|
|
|
存储系统能力测试应按照存储系统的一级能力指标项进行各专业测试。按照存储系统的一级指标
项内容,存储系统的能力测试包括存储系统的可部署能力测试、存储系统的符合性测试、存储系统纠错
和自愈能力测试、存储系统变更的可靠性测试、存储系统数据保护方式测试、存储系统的可维护能力测
试、存储系统的可监控能力测试、存储系统易使用性测试、存储系统的优化能力测试、存储整合能力与虚
拟化能力测试。
存储系统的可部署能力测试如下:
a) 测试目标:存储系统的可部署能力测试包括两部分,
一是对存储软件在各类操作系统环境下的
部署能力进行测试,二是对存储系统所支持的存储架构进行测试。
b) 测试内容:
——在各操作系统上分别安装存储管理软件,检查存储管理软件是否能安装到相应操作系统
环境中,并能访问服务器及存储设备,实现对存储设备的空间分配、区域划分、输入/输出
性能监控等;
——对直连存储架构的支持能力测试:将存储设备连接到服务器的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SC-
GB/T 33138—2016
SI),检查服务器是否能访问存储设备;
——对网络附属存储架构的支持能力测试:将存储设备连接到服务器的 IP
端口上,检查服务
器是否能访问存储设备;
——对 IP 存储区域网络架构的支持能力测试:将存储设备连接到 IP 交换机的 IP
端口上,检
查服务器是否能访问存储设备;
对光纤通道存储区域网络架构的支持能力测试:将存储设备连接到光纤交换机的光纤通
道卡(FC) 的端口或服务器的主机总线适配卡(HBA)
上,检查服务器是否能访问存储
设备;
——对虚拟化架构的支持能力测试:将存储设备连接到光纤交换机的虚拟端口或虚拟机的
VC 端口上,检查虚拟机是否能访问存储池。
c)
测试环境要求:建立由应用或数据库服务器、存储管理服务器、存储设备、存储管理软件、各类
操作系统、光纤交换机[含光纤通道(FC) 端口及 IP 端口]、IP
交换机等产品组成的环境,并采 用与真实环境相匹配的机房环境。
d) 测试步骤:
— 搭建测试硬件环境;
— 安装存储管理软件;
——运行存储管理软件;
— 运行应用或数据库软件;
——将测试数据通过服务器安装到存储设备中;
——检查服务器是否能对存储设备中的数据进行访问;
— 编写测试报告;
——对测试结果进行评估。
存储系统的符合性测试如下:
a) 测试目标:检查存储系统的性能是否符合产品规格要求。
b)
测试内容:运行存储系统自检,检查系统环境指标是否与产品说明书上所描述的规格一致。
c)
测试环境要求:建立由应用或数据库服务器、存储管理服务器、存储设备、存储管理软件、各类
操作系统、光纤交换机[含光纤通道(FC) 端口及 IP 端口]、IP
交换机等产品组成的环境,并采 用与真实环境相匹配的机房环境。
d) 测试步骤:
— 搭建测试硬件环境;
— 安装并运行存储管理软件;
——检查存储设备的指标参数是否与产品说明书一致;
——编写测试报告;
——对测试结果进行评估。
5.3.4 存储系统的纠错和自愈能力测试
存储系统的纠错和自愈能力测试如下:
a)
测试目标:检查存储系统是否具备对数据失效、设备故障、访问逻辑故障等进行纠错和自愈
能力。
b) 测试内容:
—删除存储设备的数据,检查数据在存储设备内部是否能恢复;
GB/T 33138—2016
——拔掉存储设备的一块存储媒体,检查数据是否丢失;
——拔掉存储设备的一块控制板,检查数据是否丢失;
—拔掉存储设备的一块电源,检查数据是否丢失。
c)
测试环境要求:建立由应用或数据库服务器、存储管理服务器、存储设备、存储管理软件、各类
操作系统、光纤交换机[含光纤通道(FC) 端口及 IP 端口]、IP
交换机等产品组成的环境,并采 用与真实环境相匹配的机房环境。
d) 测试步骤:
——搭建测试硬件环境;
— 安装并运行存储管理软件;
— 通过故障模拟的方法检查数据恢复情况;
— 编写测试报告;
——对测试结果进行评估。
存储系统变更的可靠性测试如下:
a)
测试目标:检查存储系统是否能避免由于存储系统变更导致系统失效、设备故障和数据丢失或
损坏。
b) 测试内容:
— 增加存储设备的存储媒体,并重新划分逻辑单元号(LUN),
检查系统是否失效、数据是否
丢失或损坏;
——重新安装存储管理软件,检查系统是否失效、数据是否丢失或损坏;
——重新安装操作系统及数据库软件,检查系统是否失效、数据是否丢失或损坏;
—
将数据从一个逻辑单元迁移到另一个逻辑单元中,检查系统是否失效、数据是否丢失或
损坏。
c)
测试环境要求:建立由应用或数据库服务器、存储管理服务器、存储设备、存储管理软件、各类
操作系统、光纤交换机[含光纤通道(FC) 端口及 IP 端口]、IP
交换机等产品组成的环境,并采 用与真实环境相匹配的机房环境。
d) 测试步骤:
——搭建测试硬件环境;
——安装并运行存储管理软件;
——通过上述变更模拟的方法检查系统是否失效、数据是否丢失或损坏;
- 编写测试报告;
——对测试结果进行评估。
存储系统数据保护方式测试如下:
a) 测试目标:检查存储系统内部数据是否支持各种保护方式。
b) 测试内容:
——拔掉存储设备中的一半存储媒体,检查数据是否完整;
——更换存储设备中的一块存储媒体,检查数据是否完整;
——拔掉存储设备中的三分之一存储媒体,检查数据是否完整。
c)
测试环境要求:建立由应用或数据库服务器、存储管理服务器、存储设备、存储管理软件、各类
操作系统、光纤交换机[含光纤通道(FC) 端口及 IP 端口]、IP
交换机等产品组成的环境,并采
GB/T 33138—2016
用与真实环境相匹配的机房环境。
d) 测试步骤:
——搭建测试硬件环境;
安装并运行存储管理软件;
——执行大文件拷贝操作;
——检查拷贝后的文件在上述执行模拟操作情况下是否与源文件相一致;
— 编写测试报告;
——对测试结果进行评估。
存储系统的可维护能力测试如下:
a) 测试目标:检查存储系统的离线和在线维护能力。
b) 测试内容:
—
通过存储管理系统是否能对存储设备故障进行在线维护,如果不能,则是否需要重启存储
设备;
-—删除一部分数据,检查是否能通过存储管理系统对存储设备的数据进行恢复,如果不能,
则是否需要重启存储设备;
——检查是否能通过存储管理系统对存储设备的数据进行恢复,如果不能,则是否需要重启存
储设备;
——检查是否能通过存储管理系统对存储空间进行调整,如果不能,则是否需要重启存储
设备。
c)
测试环境要求:建立由应用或数据库服务器、存储管理服务器、存储设备、存储管理软件、各类
操作系统、光纤交换机[含光纤通道(FC) 端口及 IP 端口]、IP
交换机等产品组成的环境,并采 用与真实环境相匹配的机房环境。
d) 测试步骤:
——搭建测试硬件环境;
——安装并运行存储管理软件;
——检查是否能离线或在线对存储系统进行上述维护;
— 编写测试报告;
——对测试结果进行评估。
存储系统的可监控能力测试如下:
a)
测试目标:检查存储设备及软件的故障、输入/输出状态、空间的使用、分区的分配与调整等状
态是否可动态监控。
b) 测试内容:
— 模拟存储设备故障,检查监控平台是否能告警;
——模拟存储管理软件故障,检查监控平台是否能告警;
——检查监控界面是否能显示存储输入/输出的状态;
——检查监控界面是否能显示存储空间的使用情况;
— 检查监控界面是否能显示分区的分配情况。
c)
测试环境要求:建立由应用或数据库服务器、存储管理服务器、存储设备、存储管理软件、各类
操作系统、光纤交换机[含光纤通道(FC) 端口及 IP 端口]、IP
交换机等产品组成的环境,并采
GB/T 33138—2016
用与真实环境相匹配的机房环境。
d) 测试步骤:
——搭建测试硬件环境;
——安装并运行存储管理软件;
—通过存储监控平台是否能监控到存储系统的运行状态,是否能显示存储系统的性能指标,
是否能对存储设备及软件的故障进行告警;
- 编写测试报告;
——对测试结果进行评估。
存储系统易使用性测试如下:
a)
测试目标:检查存储系统是否有详细的维护和操作指导,包括系统中文界面、维护手册、安装手
册、操作手册和在线帮助。
b)
测试内容:检查存储管理系统是否具备在线帮助功能,检查产品是否有中文界面、维护手册、安
装手册及操作手册。
c) 测试环境要求:存储管理软件。
d) 测试步骤:
— 检查存储管理软件中的帮助信息是否具备上述测试内容要求;
——编写测试报告;
对测试结果进行评估。
5.3.10 存储系统的优化能力测试
存储系统的优化能力测试如下:
a)
测试目标:检查存储系统的是否具备性能、输入/输出访问、空间碎片整理等优化功能。
b) 测试内容:
——提高存储设备某一端口的数据输入/输出,检查存储管理软件是否可分析输入/输出瓶颈
并提出解决方案;
——检查存储设备的碎片,是否能通过存储管理软件进行碎片整合。
c)
测试环境要求:建立由应用或数据库服务器、存储管理服务器、存储设备、存储管理软件、各类
操作系统、光纤交换机[含光纤通道(FC) 端口及 IP 端口]、IP
交换机等产品组成的环境,并采 用与真实环境相匹配的机房环境。
d) 测试步骤:
— 搭建测试硬件环境;
——安装并运行存储管理软件;
— 循环执行对存储访问的批处理操作,检查服务器对存储访问的性能是否降低;
——执行碎片整理操作,检查存储空间的碎片是否被回收;
——编写测试报告;
——对测试结果进行评估。
5.3.11 存储整合能力与虚拟化能力测试
存储整合能力与虚拟化能力测试如下:
a) 测试目标:通过存储虚拟化软件多台存储的虚拟化整合能力。
b) 测试内容(同构和异构存储设备分别进行测试):
GB/T 33138—2016
— 检查虚拟化存储管理软件对多台存储设备的管理能力;
-
检查虚拟化存储管理软件是否能对多台存储设备划分统一的逻辑单元号,并加载统一的
多路径管理功能;
——检查虚拟化存储管理软件是否能实现多台存储设备之间的数据镜像、克隆和快照;
—检查虚拟化存储管理软件是否能实现多台存储设备之间的数据迁移。
c)
测试环境要求:建立由应用或数据库服务器、存储管理服务器、多台存储设备、存储虚拟化管理
软件、虚拟光纤交换机[含光纤通道(FC) 端口及IP
端口]等产品组成的环境,并采用与真实环 境相匹配的机房环境。
d) 测试步骤:
——搭建测试硬件环境;
——安装并运行虚拟化存储管理软件;
——存储池建立与存储空间划分;
——执行上述测试操作;
— 编写测试报告;
——对测试结果进行评估。
备份系统能力测试应按照备份系统的一级能力指标项进行各专业测试。备份系统的测试包括备份
系统的可部署能力测试、备份系统的可执行能力测试、备份系统的符合性测试、备份系统的可纠错能力
测试、备份数据验证能力测试、备份系统变更的可靠性测试、备份数据的恢复能力测试、备份系统的可监
控能力测试、备份系统的易使用性测试、备份系统的可维护能力测试。
备份系统的可部署能力测试如下:
a) 测试目标:备份系统的可部署能力测试包括两部分,
一是对备份软件在各类操作系统环境下的
部署能力进行测试,二是对备份系统所支持的存储架构进行测试。
b) 测试内容:
——在各操作系统上分别安装备份管理软件,检查备份软件是否能安装到相应操作系统环境
中,并能访问到服务器、存储设备及备份设备,实现数据备份功能;
—
对直连存储架构的支持能力测试:将备份设备连接到服务器的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检查
是否能将服务器的数据备份到备份设备上;
— 对网络附属存储架构的支持能力测试:将备份设备连接到服务器的 IP
端口上,检查是否
能将服务器的数据备份到备份设备上;
——对 IP 存储区域网络架构的支持能力测试:将备份设备连接到 IP 交换机的 IP
端口上,检
查是否能将服务器或存储设备中的数据备份到备份设备上;
——对光纤通道存储区域网络架构的支持能力测试:将备份设备连接到光纤交换机的光纤通
道(FC) 端口或服务器的主机总线适配卡(HBA)
上,检查是否能将服务器或存储设备中的
数据备份到备份设备上;
—
对虚拟化架构的支持能力测试:将备份设备连接到虚拟光纤交换机的端口或虚拟机端口
上,检查是否能将虚拟机或存储池中的数据备份到备份设备上。
c)
测试环境要求:建立由应用或数据库服务器、备份管理服务器、目标备份设备、备份/复制软件、
GB/T 33138—2016
各类操作系统、光纤交换机[含光纤通道(FC) 端口及 IP 端口]、IP
交换机等产品组成的环境,
并采用与真实环境相匹配的机房环境。
d) 测试步骤:
搭建测试硬件环境:
— 安装备份/复制管理软件;
— 运行备份/复制管理软件;
— 运行应用或数据库软件;
——检查备份服务器是否能访问备份设备;
— 编写测试报告;
对测试结果进行评估。
备份系统的可执行能力测试如下:
a)
测试目标:检查备份系统是否能按既定的备份策略将数据备份到目标备份端,并可在线调整备
份策略。
b) 测试内容:
——通过数据复制软件将数据复制到目标备份端,备份的数据包括文件、数据库、邮件及操作
系统;
——通过备份软件将数据备份到目标备份端,备份的数据包括文件、数据库、邮件及操作系统;
— 检查备份管理软件是否可对备份数据容量进行在线定制;
——检查备份管理软件是否可对备份数据周期进行在线定制;
——检查备份管理软件是否可对备份数据时间进行在线定制;
— 检查备份管理软件是否可对备份数据方式进行在线定制。
c)
测试环境要求:建立由应用或数据库服务器、备份管理服务器、目标备份设备、备份/复制软件、
各类操作系统、光纤交换机[含光纤通道(FC) 端口及 IP 端口]、IP
交换机等产品组成的环境, 并采用与真实环境相匹配的机房环境。
d) 测试步骤:
——搭建测试硬件环境;
——安装备份/复制管理软件;
——运行备份/复制管理软件;
——运行应用或数据库软件;
- 将测试数据通过服务器或存储设备备份到备份设备中;
——检查备份服务器是否能访问备份设备;
— 编写测试报告;
——对测试结果进行评估。
备份系统的符合性测试如下:
a) 测试目标:检查备份系统的性能是否符合产品规格要求。
b)
测试内容:运行备份系统自检,检查系统环境指标是否与产品说明书上所描述的规格一致。
c)
测试环境要求:建立由备份管理服务器、备份/复制软件、光纤交换机[含光纤通道(FC)
端口及 IP 端口]、IP
交换机等产品组成的环境,并采用与真实环境相匹配的机房环境。
d) 测试步骤:
GB/T 33138—2016
——搭建测试硬件环境;
安装并运行备份软件;
—检查备份设备的指标参数是否与产品说明书一致;
——编写测试报告;
——对测试结果进行评估。
备份系统的可纠错能力测试如下:
a)
测试目标:是否具有对失效的备份数据、故障的备份设备、备份线路故障和软件等进行纠错
能力。
b) 测试内容:
——模拟备份设备故障,检查备份系统是否能重定向到其他备份设备;
——模拟备份软件故障,检查备份数据是否丢失;
- 模拟备份线路故障,检查备份系统是否能做到断点续传;
——删除某一时间点的备份数据,检查备份系统是否能回滚该时间点重新启动备份。
c)
测试环境要求:建立由应用或数据库服务器、备份管理服务器、目标备份设备、备份/复制软件、
光纤交换机[含光纤通道(FC) 端口及 IP 端口]、IP
交换机等产品组成的环境,并采用与真实环 境相匹配的机房环境。
d) 测试步骤:
——搭建测试硬件环境;
——安装并运行备份软件;
——模拟上述故障,检查备份系统是否中断,备份数据是否丢失或损坏;
- 编写测试报告;
——对测试结果进行评估。
备份数据验证能力测试如下:
a)
测试目标:检查备份系统可支持的数据验证方式,包括源数据的一致性与完整性验证、备份数
据的一致性与完整性验证、备份数据的恢复验证。
b) 测试内容:
——
目标数据的一致性验证:在文件系统下,对源数据与备份数据的文件大小、创建时间、文件
标识等进行对比;
——备份数据的恢复验证:将备份数据恢复到指定的存储或目录下,检查源数据与备份数据内
容的一致性;
——源数据的一致性与完整性验证:对通过数据复制方式备份到目标设备的数据进行完整性
验证,并检查数据文件大小、创建时间、文件标识、文件内容是否与源数据一致。
—
备份数据的可用性验证:将备份数据恢复到指定的存储或目录下,检查应用服务器或数据
库服务器是否能访问并读取到恢复后的数据。
c)
测试环境要求:建立由应用或数据库服务器、备份管理服务器、目标备份设备、备份/复制软件、
光纤交换机[含光纤通道(FC) 端口及 IP 端口]、IP
交换机等产品组成的环境,并采用与真实环 境相匹配的机房环境。
d) 测试步骤:
—搭建测试硬件环境;
GB/T 33138—2016
——安装并运行备份或复制软件;
— 按照上述验证内容对数据进行验证;
编写测试报告;
— 对测试结果进行评估。
备份系统变更的可靠性测试如下:
a)
测试目标:备份系统是否可以确保各类变更实施的可靠性,降低变更实施对备份系统的影响。
b) 测试内容:
——变更备份策略(包括对备份对象、备份媒体、备份时间、备份数据保存时间和备份方式等)
时,检查备份系统及备份数据的可靠性;
备份目标(包括目标备份设备、备份媒体)发生变化时,检查备份系统及备份数据的可
靠性;
—
检查备份软件、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的升级及补丁时是否对备份系统运行造成影响;
——检查备份容量变化(扩充或减少)时是否对备份系统的运行造成影响,是否有数据丢失;
——检查备份带宽变化(扩充或减少)时是否对备份系统的运行造成影响,是否有数据丢失。
c)
测试环境要求:建立由应用或数据库服务器、备份管理服务器、目标备份设备、备份/复制软件、
光纤交换机[含光纤通道(FC) 端口及 IP 端口]、IP
交换机等产品组成的环境,并采用与真实环 境相匹配的机房环境。
d) 测试步骤:
——搭建测试硬件环境;
——安装并运行备份或复制软件;
— 按照上述验证内容对数据进行验证;
——编写测试报告;
——对测试结果进行评估。
备份系统的恢复能力测试如下:
a)
测试目标:备份系统是否具备安全可靠的数据恢复环境,是否可进行任一时间点的数据恢复。
b) 测试内容:
—
恢复重定向能力:检查备份数据恢复是否可恢复到不同于其备份对象所在的主机、存储或
目录,且恢复后的数据与源数据一致并可用;
——选择创建备份的某个时间点进行数据恢复,验证恢复后的数据与备份对象在所选时间点
时的数据是否一致;
—
恢复内容检查:选定备份数据的部分或全部作为恢复对象,恢复后的数据与所选恢复对象
的原数据一致且可用。
c)
测试环境要求:建立由应用或数据库服务器、备份管理服务器、目标备份设备、备份/复制软件、
光纤交换机[含光纤通道(FC) 端口及 IP 端口]、IP
交换机等产品组成的环境,并采用与真实环 境相匹配的机房环境。
d) 测试步骤:
— 搭建测试硬件环境;
——安装并运行备份管理软件;
— 按照上述内容检查恢复数据的可用性和一致性;
GB/T 33138—2016
编写测试报告;
对测试结果进行评估。
备份系统的可监控能力测试如下:
a)
测试目标:备份设备及软件的故障、备份作业等状态进行监控,并可在线进行调整和优化。
b) 测试内容:
——模拟备份设备故障,检查监控平台是否能告警;
——模拟备份软件故障,检查监控平台是否能告警;
——检查监控界面是否能显示备份作业状态,并能对备份作业进行在线调整。
c)
测试环境要求:建立由应用或数据库服务器、备份管理服务器、目标备份设备备份/复制软件、
光纤交换机[含光纤通道(FC) 端口及 IP 端口]、IP
交换机等产品组成的环境,并采用与真实环 境相匹配的机房环境。
d) 测试步骤:
——搭建测试硬件环境;
——安装并运行备份软件;
—通过监控平台是否能监控到备份作业状态,是否能对备份设备及软件的故障告警;
— 编写测试报告;
——对测试结果进行评估。
5.4.10 备份系统的易使用性测试
备份系统的易使用性测试如下:
a)
测试目标:检查备份系统是否有详细的维护和操作指导,包括中文界面、系统维护手册、安装手
册、操作手册和在线帮助。
b)
测试内容:检查备份管理系统是否具备在线帮助功能,检查产品是否有中文界面、维护手册、安
装手册及操作手册。
c) 测试环境要求:备份管理软件。
d) 测试步骤:
— 检查备份管理软件中的帮助信息是否符合测试内容要求;
-— 编写测试报告;
——对测试结果进行评估。
5.4.11 备份系统的可维护能力测试
备份系统的可维护能力测试如下:
a) 测试目标:检查备份系统的离线和在线维护能力。
b) 测试内容:
——通过备份管理系统是否能对备份设备故障进行在线维护,如果不能,则是否需要重启备份
软件或备份设备;
——删除一部分备份数据,检查备份软件是否能按照备份时间点在线进行断点续传,如果不
能,则是否需要重启备份软件或备份设备。
c)
测试环境要求:建立由应用或数据库服务器、备份管理服务器、目标备份设备、备份/复制软件、
光纤交换机[含光纤通道(FC) 端口及 IP 端口]、IP
交换机等产品组成的环境,并采用与真实环
境相匹配的机房环境。
GB/T 33138—2016
d) 测试步骤:
——搭建测试硬件环境;
——安装并运行备份管理软件;
— 检查是否能通过离线和在线方式对备份系统进行上述维护;
——编写测试报告;
— 对测试结果进行评估。
为确保存储备份系统的定级具有充分的依据,对存储备份系统的每项测试工作都应输出相应的工
作文档,以便于测试工作的有效积累和经验分享。测试工作文档分为三类,
一是测试准备类工作文档,
二是测试实施类工作文档,三是测试评估类工作文档,其中测试准备类工作文档包括测试可研报告、测
试规划方案、测试技术方案、测试用例等;测试实施类工作文档包括测试实施方案、实施过程文档、测试
结果记录文档、测试过程的应急处置方案;测试评估类工作文档包括能力评估表等。
测试可行性研究报告包括对测试工作可行性进行评估,应结合各项测试的目标和内容,结合单位的
具体情况和实际环境评估测试实施的技术可行性、环境可行性和实施风险。
测试规划方案需在明确测试目标和要求的基础上对测试实施的人员组织、测试环境、测试流程、时
间安排进行规划。
测试技术方案应详细描述测试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测试方式、测试工具及测试环境要求。
测试用例是用于模拟真实环境所采用的示例性产品,包括应用程序、模拟数据等,选择合适的测试
用例对于测试结果有着直接影响。
为规避测试风险,应按照测试技术方案的要求搭建测试环境,并明确详细的测试步骤、测试方法、测
试流程、时间安排、人力投入与分工机制等。
对测试实施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每一步骤的详细工作内容、时间、采取的手段、实施和复核人
员、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等。
GB/T 33138—2016
对各阶段测试结果进行详细记录。
对测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和问题制定有效的应急处置方案,避免测试的实施对应用系统
的运行造成影响。
应急处置方案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突发事件范围;
— 应急小组及人员分工;
— 应急处置措施。
测试结束后,应按照确认的测试结果对存储备份能力指标项进行评估,形成能力评估表,以确定存
储备份系统的等级。
GB/T 33138—2016
(规范性附录)
存储备份系统能力指标体系
A.1 存储系统能力指标体系
存储系统能力指标体系如表A.1 所示。
表 A.1 存储系统能力指标体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GB/T 33138—2016
表 A.1 (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GB/T 33138—2016
表 A.1 ( 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2 备份系统能力指标体系
备份系统能力指标体系如表 A.2 所示。
表 A.2 备份系统能力指标体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GB/T 33138—2016
表 A.2 (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GB/T 33138—2016
表 A.2 ( 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内容 可以 GB-T 33138-2016 存储备份系统等级和测试方法. 进一步学习